微博的社交影响力

微博微信是当前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然而相较于微信微博却具有更为显著的公共属性。这也是当前众多舆情研究将微博作为研究样本的重要原因,微博的公共属性与其弱关系为主的关系传播密切相关。1973年在发表论文中提出了弱关系,理论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也即两个行动者之间短暂的社会接触,比如与其他公司的业务伙伴,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强关系是指和联系频繁的人建立关系,比如有着紧密联系的亲属关系,家庭关系,好友关系等,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关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微博微信是弱强关系,不同的社会网络,其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情景。

强关系中的人际信任,理解和包容,使得微信成为圈层关系维护的重要工具,弱关系,具有意志性,广泛性,非结构化等特点,使得微博类媒介扮演着社会信息桥的角色,成为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民意收集及展示平台,微博作为信息前台,在社会话语场域扮演着制造话题或新闻的角色。

舆情事件爆发后,社会转型期所积攒的心理压力通常会在微博中折射和释放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用户的行为和认知,相某个焦点集中。积聚巨大的能量,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于是容易被掌握匿名深茶少传播扩散快的微博,被网民当成表达诉求,维护利益,参与公共事件的平台,其也由此成为网络舆论重要的生成地与爆发场所。

传播心理学认为信息传播通过个体心理的魔箱,一方面使得信息发生质变,变成信心,动机,激情,态度等心理构成;另一方面使得这些心理构成外化为行为。产生看得见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心理是产生行为的动因,然而其看不见,摸不着常被誉为魔香,更多的是通过情绪来体现,情绪有时也称为情感,他被视为个体的心理活动,传统媒体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下,报道倾向客观公正全面,内容加载的情绪并不明显,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得用户话语权力得到彰显,他们内在情绪得到极大的释放,近些年微博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无不弥漫着用户情绪。

公共事件在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个体情绪叠加为外显的公共情绪,作为公共事件中个体主观感受的集合,基于公共情绪传播来探讨微博舆情管理,看似比社会结构社会资本等虚了一些,然而心理学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他们能够。凭直觉感受到愤怒恐惧,欢乐等,各类情绪包括正负性公共情绪从此角度来看,公共情绪却是人类能够真切感受到的脉搏跳动。事实上当前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已成为推动舆情事件进展的主要因素,对其研究无疑能够丰富学界对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对当前舆情管理工作有着借鉴意义。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