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持续存在的社群往往存在三个特点,要么是大家在一起产生极强的情感,依赖要么在一起极为快乐,要么在一起有现实的利益。
从情感依赖角度,如宝妈病友,情感创伤者等都有意愿找到共同困难或苦恼的人来彼此安慰和帮助,我们知道有很多失独家庭的社群。失独父母加入该群后,会彼此深深理解对方的痛苦,从而建立分担对方痛苦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信任链接成为好的社群运营基础。
而像宝妈这样的群体,在社群里除了分享自己的痛苦,也可以晒娃,点赞还可以分享购物,体验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有情感依赖,还会有极大的快乐体验,所以宝妈很容易组织成社群。
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很容易组织成社群,所有慢性病中有一个理念叫同伴教育,企业如果借助这个理念服务自己的客户和员工,建立社群是很好的。
极为快乐的事情往往对应一个词,发烧有基本上有发烧,有的地方就有社群无非是这个社群有了各种各样的别名,甚至在社群这个词流行之前,他们一直就是按社群的模式组织和运营的,而且运营的有声有色,早就实现了所谓的社群经济,在很多大企业组织,各种学习型社群的努力往往都会失败,但各种健身减肥运动的社群是不需要刻意组织的,群众自己就组织的有声有色。
有利益的事情未必就是金钱回报,如考研的人就愿意组建一个圈子,共同激励坚持学习,这也是一种回报机制,当然有的人建立商人俱乐部,这也是一种社群,大家在群里可以分享观点,交换信息共享资源,这一种模式也是可以持续运营的。
在企业中可以围绕爱好和兴趣进群,如羽毛球群可以长期维持,俱乐部内部社群建设,最大的坑就是围绕学习建设群,把员工的业余时间用于企业的业务培训,而不是兴趣连接上,这就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
如果个人发现上面三种连接,机会就可以组织对应的人组建社群,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社群运营者一定是一个自媒体大号或者是IP头部人物,这是不对的,只能说大号和IP人物在看准社群的连接点之后更有优势,能把社群的规模快速建起来,并更快形成社群影响力,但未必就能真的做好社群的持续运营和变现。
我个人认为有潜力做社群的自媒体大号可能是那种粉丝数量在1万到20万规模,而且文章超过20%的点击率基本上来自老用户,这样的自媒体大号具备快速组建好社群的粉丝基础。
请先
!